對話創業者梁軍:有理想有願景,都不如先活下來重要
作者:許瑋倫 来源:李霄雲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11-02 06:05:19 评论数:
見到梁軍是下午三點,連續開會5小時的他終於吃上午飯—一份江西炒粉。他隨便扒拉兩口便打開話匣子,然後,這頓飯斷斷續續吃了2個半小時。
一張辦公桌+一張小會議桌填滿了梁軍的辦公室,小會議桌上擺了幾台正在測試的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包括梁軍每天測試用的那台。然後,這個辦公室非常熱,在這個穿風衣的季節裏可以穿半袖。
新視家的前台MM在門口的白板上畫了個端著紙杯一臉開心的小丸子,還有萌萌的豬頭豬尾,諧音“諸事順利”。

無需任何言語,已能讓人初窺創業的苦與甜。
敢問路在何方
方向是小公司特別要謹慎的,努力執行反倒是第二位。
2017年10月,梁軍辭去樂視網董事、總經理職務;2018年3月,梁軍作為法人的新視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同年8月,新視家(重慶)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1月新視家重慶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目前,梁軍的創業團隊規模達到百人,核心班底是從樂視致新便一直跟著他的。
梁軍說,其實當初在樂視有一半的時間也算是創業——“後麵幾年老賈沒什麽精力,是我們團隊更多的來操作這些事”,“有創業的感覺”。但畢竟之前是在別人平台上,所以他也是第一次體會到“創業以後這種壓力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壓力”。
創業是什麽樣的壓力?於梁軍,是尋找方向的焦慮。他說,身體上的辛苦都不算什麽,真正7*24小時壓在心上,可能隻有睡著了才能暫時忘掉的焦慮,是反複想到底自己選擇的方向對不對,對整個團隊也是——任何時候在談怎麽做的時候都會談到方向到底對不對?然後每次回到原點。他直言,方向是小公司特別要謹慎的,努力執行反倒是第二位的,因為資源少,方向錯了可能連回頭的機會都沒有。

梁軍
梁軍坦言,現在的壓力主要在於怎麽活著。他說,明年這時候這家公司還在不在,一是取決於現在是否足夠努力?二是做的方向到底對不對?三是方向對了做的夠不夠紮實,是不是能夠咬著牙把東西做的足夠好?四是能不能賣出去,並且不要出現質量問題?“其實隻要不成功,一直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他說,至少第一階段公司能生存了,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焦慮才有可能稍微緩解點,但那時候可能麵臨的壓力就變成怎麽成長。
“不僅要能做,而且還得能做好,有想法沒用,你做出來東西,如果質量不行,如果別人不接受,做對了方向也沒用,你可能給別人做了一個樣子,後麵那幫人上來做成,我們就拍在沙灘上了。”“要真折了這幫人就失業了,咱就灰溜溜的臭大街了。”梁軍說的坦白而直接。
如果重來一次,還創業嗎?
梁軍直言,說不準。還要燒錢還要融錢,什麽時候盈利,在一個公司沒有活下來之前,這些焦慮都是一直長期存在的。但要說隻是為了找個工作,當初就有很多別的選擇,會覺得“到現在了再回去找一個工作不夠刺激”,“ 感覺這個事情它還有點意思,既有壓力,同時吸引你的地方也多。”
為什麽是教育屏?
有理想有願景,都不如你今天先能掙錢活下來重要。
作為由樂視致新時代跟著梁軍一路走到新視家的團隊,互聯網電視大概是他們第一個能想到,也是業界最容易幫他們認定的方向。不過,他們雖然仍然將視野放在家庭場景,卻偏離了之前一直耕耘的客廳,最終選定的第一個產品是智能家教一體機,是一塊教育屏。

2018年6月,梁軍的關注點還是電視

2018年10月,方向確定——是另一塊大屏
梁軍說,最開始這幫人成立公司來創業,還沒有出現“教育”兩個字。基本出發點還是過去做硬件的能力,做操作係統的能力,應用整合生態係統的能力和互聯網用戶運營的能力,從樂視出來以後,希望能夠把這些能力再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比較宏觀的方向性選擇是基於大屏的家庭互聯網入口,確定的是做大屏,不做手機、不做Pad。
電視作為大屏被排除了,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電視行業有機會,但機會稍微小一點,不一定能讓新視家活下來。梁軍認為,電視行業從傳統到互聯網轉化的大周期,基本上從2012年開始,到2018年接近尾聲。市場沒有用戶增長,每年4500-5000萬台,同時換機大潮過去了。他說當年樂視進入的時候比較合適,包括小米2011年進手機也是非常合適的時間點,是行業從傳統開始往新的方向轉化的時候。現在行業有小的熱點,比如激光電視、OLED,但總體是大趨勢走向結尾。結尾意味著同質化,UI設計都很漂亮,軟件也都不錯,消費者也希望買會員、買內容,“大家又回來拚價格”。“ 池子大沒問題,澡盆這麽大裏頭鯊魚好幾條,你去了幹嘛?”
“有理想有願景,都不如你今天先能掙錢活下來重要,尤其對一個小公司。”“我們就是頭豬,但總得有個風口把我們推上去。”梁軍表示,基於怎麽活下來這件事,思考方式就跟簡單的把能力再擴展一下有所差異——新視家要找更容易活下來的路。然後開始思考家庭場景下有哪些互聯網服務能夠經過自己的入口出來。先思考服務,思維的角度就變了。
梁軍說,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類屬於家庭場景下每個人都會消費的服務,但手機玩的挺嗨的,看不到自己的機會在哪。家庭娛樂無非是看視頻玩遊戲。在大屏上,遊戲短時間沒有大的機會,看視頻正好是團隊過去的強項。他說BAT當下熱衷的智能音箱這種音頻在線互聯網服務有問題——沒有視頻配合。另外BAT在燒錢,一個小公司贏不了。所以就看到另外兩個新興互聯網服務機會:在線教育和健康。健康服務市場巨大,但零打碎敲的,是一個起步狀態,還沒有那麽快形成規模,等有能力再說。既市場比較大,同時能夠發揮團隊能力和社會資源的,便隻有在線教育。
數據顯示,在線教育市場2018年大概在2100億左右,到2020年在3500億左右;針對K12的2018年有1000億左右,到2020年將變成2000億。梁軍說,全中國賣電視總盤子差不多1300到1500億,而基於K12和幼兒教育的在線教育市場,從1000億到2000億隻要三年時間。而且這個市場用戶相對穩定,一批孩子到高中退出了,又有一年級進來,做通了以後是有機會能長期做生意的。
梁軍表示,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這在極大程度上促使新視家決心進入在線教育領域,並最終於10月確定方向,11、12月便開始研究做樣機做軟件。
硬件是重資產投入,為什麽選擇一個20幾寸屏幕的一體機?而不是做教育APP或者其它。梁軍說,教育是有體係的,不能瞎幹,這是誤人子弟的,新視家要做的是和頭部合作,他們研究教育很多年,知道教育怎麽教,但可能不懂硬件,而自己的團隊則有硬件以及係統開發、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等經驗積累。他同時透露,基於家庭娛樂服務小分類新視家也做了一些技術和產品的儲備,包括內容、硬件,激光電視短焦投影下一代顯示技術等。
跨界想改變什麽?
如果電子設備學習大勢不能改,那就用損傷小的方式來解決。
梁軍說,最近兩三年是在線教育發展的大機會,VIPKID這種以語言學習直播互動為基礎的方式引導了整個中國的在線教育,把線下教育這樣一個課堂越來越完整的呈現到了線上。開始強調場景,強調跟老師互動。線上直播這種互動式的教育慢慢成為今天中國教育市場的主力。移動式碎片式的在線教育學習正在逐漸變成要跟老師互動要人工智能要長時間學習,用戶場景在發生變化。小孩更多的時間不得不趴在屏幕上學習的時候,需要市場轉變。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梁軍說自己家裏在線教育就是手機、Pad加PC的組合,有很多鬱悶的地方——尤其移動端不能給小孩,因為他們沒法控製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拿手機做課程打卡,一打十幾分鍾,而且你稍不留意,他一定會按home鍵想幹點別的。
梁軍認為,電子設備對今天這一代小孩的影響遠遠大於對之前幾代人,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用移動設備讓孩子長時間學習,不行。解決方法兩個:一是回到課堂,小孩兒不許用電子設備。但現實嗎?越來越多的東西在線上,沒有辦法讓小孩重新回到我們小時候那樣。那就隻能選第二條路,讓這30分鍾、一小時的線上學習對小孩的損傷降到最低。孩子的天性攔不住,家長不是不想讓他們接觸電子產品,是希望有控製。尤其小學生,更多需要家長引導,需要有手段,有工具。
“如果使用電子設備學習這個大勢不能改變,那就用一些損傷小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場景。”梁軍希望智能家教一體機能跟課桌、台燈一起變成上學三件套。
梁軍說,六七成家庭在用Pad給小孩上課,PC能支撐一部分上課需求,主力是移動設備,而用移動設備做教育的,不是喜歡在移動設備上開發應用,而是沒辦法在windows上做應用,隻有移動設備可用。他說移動設備影響有三個:一、眼睛盯著屏幕對視力有損傷。二、小孩拿Pad上課的姿勢五花八門。三、玩遊戲。
家長們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焦慮來自於電子設備對視力的損傷。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從硬件層麵解決這一問題,重新設計屏幕,選擇不同波長的芯片和燈,使用460納米的藍光讓損傷視力的藍光比例大幅下降,同時安裝光線傳感器設備調節屏幕亮度,位置傳感器提醒眼睛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用我們的產品難道不損傷眼睛嗎?隻要是屏幕隻要發射光就損傷,但是我們的損傷比手機要小,而且離得遠眼睛就放鬆。”梁軍說,人眼睛最舒服是看自然顏色,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能做的就是在不損失色彩的情況下把藍光大幅度降下來,這是這個團隊所做的努力和價值。梁軍給筆者看了一個數據對比,手機Pad的藍光能量特別密集,他說手機Pad是為移動場景做的,不是為學習場景做的,而小孩不存在移動學習的場景。
坐姿端正對於孩子也很重要,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可調節高度和角度的底座,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不同身高需求。而位置傳感器配合屏幕控製功能,距離過近無法操作屏幕,有助於幫助自控力較弱的小孩子保持比較端正的坐姿。
小孩子沉迷遊戲難以自拔是家長對電子產品的另一個巨大焦慮。但又不能堅決不讓玩遊戲,因為孩子得跟同學有共同話題。怎麽辦?隻能是有限製,同樣20分鍾遊戲,寧可讓他在大的屏幕上玩。“改變不了現實,隻能改變使用場景,讓他減少損傷。”梁軍說。
“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場景,主要做的不是開發軟件,這不是我們的強項,這是教育公司的強項,要的是怎麽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場景,把軟件操作係統硬件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還有互聯網運營的東西整合在一起,給小孩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梁軍說,這些東西看起來恰恰是自己的團隊能幹的。
直擊K12尤其是小學
這年齡段恰恰是成長最快變化最大,同時好奇心很強自身實力最弱的階段。
小孩在哪個段最需要家長參與或者勞心?梁軍認為大概是大班學齡前這段又想讓他學點東西小孩又有思想了,另外就是小學六年。
梁軍說,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雖然提供K12服務,但先把重心放在小學和學齡前,因為這年齡段的小孩恰恰是成長最快變化最大,同時好奇心很強自身實力最弱的階段,需要家長老師控製和管理比較多。啟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中學,小學這個階段是最主要的,同時家長最操心的。“這個設備說白了是給家長提供了一個工具,讓小孩既學習又減少損傷,是給家長一個放心的操作,並不是賣給小孩的。”
麵向小學,首先是同步課堂,尤其小學這一階段的同步課堂打開就能用。梁軍說,這樣做更多的不是讓那些尖子生怎麽能夠更好,而是讓那些中等和中偏下把分提上去。他說這種東西家長不需要思考,新視家來選,在行業裏找最合適的資源來讓用戶打開就能用,還有每個年級都有些能力培養也提供課程,不用付費直接用。“讓這些基礎性的教育能跟上。”
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控力弱的問題,新視家的團隊規劃了不少功能,讓家長對這塊屏幕有所控製。比如,可以通過“新視家學習”這個手機APP查看孩子的使用記錄,對應用進行管理,對屏幕進行監控,設置定時休息等等。應用管理既可以刪除不好的應用,還可以搜索應用直接推到家教機上。同時,考慮到家裏女性用的比較多,功能都做的就是點就行,不需要花心思研究。而屏幕監控,家長這一端能直接看到屏幕上是什麽,還可以用攝像頭抓取小孩的臉看45分鍾課程小孩離開屏幕有多久學的質量怎麽樣,做的題怎麽樣,同時老師的評價等功能也很快就會加上。另外,還有錯題記錄及錯題強化,孩子不用再考前刷題了。
用戶運營能力能體現在什麽地方?梁軍說新視家有自己的媒資庫,這個是教育公司都沒有的。家長搜一個電影,推到家教機,小孩一點擊這就能看,可以約定分多次看完。努力讓這種寓教於樂東西能夠做的更好。“讓小孩完全不看視頻,不玩遊戲,不太現實,但是要有限度,要說好時間,慢慢的小孩就養成了規矩,就講規則”。
“做視頻做互動都是我們的強項”,梁軍表示,百科知識很難找到APP特別好的,因為不掙錢沒人做,但視頻裏非常多。另外有很多寓教於樂的動畫片以及教小孩上進的勵誌電影,家長可控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可以讓小孩學習的,K12教育內容之外,新視家可以提供這些。
梁軍表示,新視家團隊所擁有的跨界能力比那些教育公司強。而教育一體機這個產品實際上是讓家長跟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上達成一個更好的狀態。啥事都限製,小孩會有問題,但啥事都放也不行。所以這就是一個工具,讓家長小孩能產生和諧,而不是當成家長管理孩子的一個工具。 “通過技術手段讓小孩別沉迷是我們的能力也是我們的強項,這就是跨界的結果,我們用教育行業沒有的資源讓小孩、家長和設備三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更順。”

功夫在詩外
這個設備說起來是一句話,實際是一部血淚史。
梁軍坦言,自己和整個團隊在教育市場都是要學習的,大家的經驗更多的是身位家長的體會。但是要做產業,要學習教育行業是以什麽角度來解決這些事。雖然也請了一些教育行業的人,但最核心的團隊成員都需要一個熟悉教育行業的過程,需要從家長角度上升到對教育市場的了解,這是這個團隊現在所麵臨的挑戰。他說,基於互聯網的教育,有一對一、一對多的,有錄播、直播的,有臨時學的、長期的,非常複雜,他要求大家測試大量APP,也是讓每個人都要了解在線教育市場是什麽狀態。
“能夠在不同的行業裏找到創新的辦法前提是跨界”梁軍說,新視家的優勢在於可能思維方式跟教育行業的人不一樣,有望帶來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東西,弱勢是人家在這耕耘了這麽多年,憑什麽你過來就比別人強,得有個學習過程。而所有規劃中的強大功能,則依賴於深度開發的OS係統。
據悉,為了係統能夠支持整個家庭場景,梁軍的團隊做了幾件事,第一、多場景交互,學習、娛樂場景,也可以連著windows當PC用。第二、觸摸、語音、手寫筆、鍵盤鼠標、遙控器五個交互方式全都集成在係統裏。第三、很多APP不是為橫屏做的,要做深度適配。比如手機都有前置攝像頭和後置,但家教一體機沒有後置攝像頭,APP要讀後置攝像頭怎麽讀?就得在係統裏把後置模擬成前置。關於支持鍵盤鼠標,他說自己在培養孩子用鼠標,因為鍵盤鼠標他們未來肯定要用。
梁軍感慨,這個設備說起來是一句話,實際是一部血淚史,對係統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除了支持多場景、多種交互方式以及APP適配,還做了很多包括渲染,各種各樣的端口,顯示策略,對外設硬件的驅動策略等各種事情。“表麵看不見,因為它是軟件、它在裏頭,但實際上這是對我們最難的,也是考驗一個團隊開發安卓係統優化安卓係統能力的真正體現。”“我自己改造,讓他來適應移動設備的移動教育的這樣一個現實環境。”
除了讓團隊成員做測試,梁軍自己也測試了大量教育APP。他說“我自己不用的話,我就對教育沒感覺。”一直測,一是體會一下到底軟件適配這個行業的難度是什麽,而是通過測試和使用這些APP包括讓小孩用,用這種強化來了解教育行業到底咋回事,盡可能多的了解這個行業,通過軟件來體會,通過去跟人聊天,通過各種方式體會。
梁軍說,教育市場博大精深,跟自己和團隊過去做的不一樣。但好在新視家本身並不做教育課件,是跟別人合作,來發揮自己的入口能力和場景化的。“這個相對還至少有點心得,你說有多牛逼這東西最後要看結果,但至少經驗還是有積累的。”
教育這個行業不玩硬件
在教育市場,硬件永遠是陪襯,軟件才是核心。
梁軍強調,上述所有談的各種功能都是陪襯,沒有內容,這些東西不存在。“在教育市場,硬件永遠是陪襯,軟件才是核心。”千萬不能照著硬件的思維做,這個市場不是一個拚硬件的市場。家長其實關注能用就行,首先內容合適了,剩下的,給他附加值。他說所有的硬件、係統、運營努力都是為了“築巢引鳳”,目標是吸引好的教育內容。
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對內容的規劃分三大塊,一塊是前述的K12同步課堂,戰略合作已經談完;第二塊是直播互動課程,篩選Top30、Top50頭部內容來談來適配;第三塊機器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一定是包羅萬象,什麽都能幹。但教育市場的APP太多了,采用嚴選策略。
梁軍表示,直播互動是教育這個場景下最重要的分兩大類,一對一、一對多,這兩類課程會做軟件優化,一家一家跟他們談戰略合作,談捆綁。教育機構賣課程的時候可以捆綁硬件,同時,家教一體機的商店推薦某一個品牌的課程希望給用戶打折。而教育APP方麵,針對名師輔導、素質教育、學齡前、閱讀等分了十幾項,然後在整個市場上重新篩選APP,做係統優化,優化一個放上去一個,計劃首批300個。除此之外,還提供應用內搜索、模糊搜索。比如,用戶想找某一個繪本,但完全不知道在哪個APP裏,在家教一體機可以實現直接搜索該內容,相關APP就出來了。
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計劃4月底上市,售價3600元,並且4月份還會找一大批家長來用,做進一步反饋。梁軍說,現在要開始建立標杆用戶,一點點的建立起口碑,因為它是整個行業整個中國市場家長認知的過程。這是長期的東西,所以軟件會不斷的更新,手機APP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
被筆者吐槽這個產品名稱太長,梁軍也很無奈,說名字來回討論了幾個月,不是教育圈裏的不知道該怎麽起,關鍵還是大家對這個產品很重視,不過到4月底還有點時間能夠想想,爭取讓家長和小孩都好叫。
互聯網智能產品時代,還會出來當年小霸王、步步高那種輝煌嗎?梁軍說,小霸王學習機、步步高點讀機在那個時代就叫標準化,但現在沒了。為什麽?互聯網產品替代功能還有,但不需要那麽複雜,已經進化了,而且用戶需求更高了。他相信在這種直播互動的場景下,會有一批產品出來,如果有一個龍頭跑在前頭就可能帶著一大批公司出來,他希望新視家是第一品牌也能帶著一批產品出來,變成入口,而不再是一個自己做硬件自己買課自己傳那樣的模式。
“入口就是我們的價值”, 梁軍說,自己不是產品思維,而更像是互聯網的入口這種思維來做這事。“其實這塊屏在未來家庭中的位置會很高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小孩是家裏的核心。”
筆者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家長,很認可梁軍關於電子產品不能完全禁絕的主張,所以非常期待出來一個有合適的教育內容、易用又不傷眼睛的電子產品,而且越快越好,為新視家團隊以及其它致力於這一領域的企業加油!
一張辦公桌+一張小會議桌填滿了梁軍的辦公室,小會議桌上擺了幾台正在測試的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包括梁軍每天測試用的那台。然後,這個辦公室非常熱,在這個穿風衣的季節裏可以穿半袖。
新視家的前台MM在門口的白板上畫了個端著紙杯一臉開心的小丸子,還有萌萌的豬頭豬尾,諧音“諸事順利”。

無需任何言語,已能讓人初窺創業的苦與甜。
敢問路在何方
方向是小公司特別要謹慎的,努力執行反倒是第二位。
2017年10月,梁軍辭去樂視網董事、總經理職務;2018年3月,梁軍作為法人的新視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同年8月,新視家(重慶)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1月新視家重慶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目前,梁軍的創業團隊規模達到百人,核心班底是從樂視致新便一直跟著他的。
梁軍說,其實當初在樂視有一半的時間也算是創業——“後麵幾年老賈沒什麽精力,是我們團隊更多的來操作這些事”,“有創業的感覺”。但畢竟之前是在別人平台上,所以他也是第一次體會到“創業以後這種壓力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壓力”。
創業是什麽樣的壓力?於梁軍,是尋找方向的焦慮。他說,身體上的辛苦都不算什麽,真正7*24小時壓在心上,可能隻有睡著了才能暫時忘掉的焦慮,是反複想到底自己選擇的方向對不對,對整個團隊也是——任何時候在談怎麽做的時候都會談到方向到底對不對?然後每次回到原點。他直言,方向是小公司特別要謹慎的,努力執行反倒是第二位的,因為資源少,方向錯了可能連回頭的機會都沒有。

梁軍
梁軍坦言,現在的壓力主要在於怎麽活著。他說,明年這時候這家公司還在不在,一是取決於現在是否足夠努力?二是做的方向到底對不對?三是方向對了做的夠不夠紮實,是不是能夠咬著牙把東西做的足夠好?四是能不能賣出去,並且不要出現質量問題?“其實隻要不成功,一直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他說,至少第一階段公司能生存了,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焦慮才有可能稍微緩解點,但那時候可能麵臨的壓力就變成怎麽成長。
“不僅要能做,而且還得能做好,有想法沒用,你做出來東西,如果質量不行,如果別人不接受,做對了方向也沒用,你可能給別人做了一個樣子,後麵那幫人上來做成,我們就拍在沙灘上了。”“要真折了這幫人就失業了,咱就灰溜溜的臭大街了。”梁軍說的坦白而直接。
如果重來一次,還創業嗎?
梁軍直言,說不準。還要燒錢還要融錢,什麽時候盈利,在一個公司沒有活下來之前,這些焦慮都是一直長期存在的。但要說隻是為了找個工作,當初就有很多別的選擇,會覺得“到現在了再回去找一個工作不夠刺激”,“ 感覺這個事情它還有點意思,既有壓力,同時吸引你的地方也多。”
為什麽是教育屏?
有理想有願景,都不如你今天先能掙錢活下來重要。
作為由樂視致新時代跟著梁軍一路走到新視家的團隊,互聯網電視大概是他們第一個能想到,也是業界最容易幫他們認定的方向。不過,他們雖然仍然將視野放在家庭場景,卻偏離了之前一直耕耘的客廳,最終選定的第一個產品是智能家教一體機,是一塊教育屏。

2018年6月,梁軍的關注點還是電視

2018年10月,方向確定——是另一塊大屏
梁軍說,最開始這幫人成立公司來創業,還沒有出現“教育”兩個字。基本出發點還是過去做硬件的能力,做操作係統的能力,應用整合生態係統的能力和互聯網用戶運營的能力,從樂視出來以後,希望能夠把這些能力再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比較宏觀的方向性選擇是基於大屏的家庭互聯網入口,確定的是做大屏,不做手機、不做Pad。
電視作為大屏被排除了,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電視行業有機會,但機會稍微小一點,不一定能讓新視家活下來。梁軍認為,電視行業從傳統到互聯網轉化的大周期,基本上從2012年開始,到2018年接近尾聲。市場沒有用戶增長,每年4500-5000萬台,同時換機大潮過去了。他說當年樂視進入的時候比較合適,包括小米2011年進手機也是非常合適的時間點,是行業從傳統開始往新的方向轉化的時候。現在行業有小的熱點,比如激光電視、OLED,但總體是大趨勢走向結尾。結尾意味著同質化,UI設計都很漂亮,軟件也都不錯,消費者也希望買會員、買內容,“大家又回來拚價格”。“ 池子大沒問題,澡盆這麽大裏頭鯊魚好幾條,你去了幹嘛?”
“有理想有願景,都不如你今天先能掙錢活下來重要,尤其對一個小公司。”“我們就是頭豬,但總得有個風口把我們推上去。”梁軍表示,基於怎麽活下來這件事,思考方式就跟簡單的把能力再擴展一下有所差異——新視家要找更容易活下來的路。然後開始思考家庭場景下有哪些互聯網服務能夠經過自己的入口出來。先思考服務,思維的角度就變了。
梁軍說,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類屬於家庭場景下每個人都會消費的服務,但手機玩的挺嗨的,看不到自己的機會在哪。家庭娛樂無非是看視頻玩遊戲。在大屏上,遊戲短時間沒有大的機會,看視頻正好是團隊過去的強項。他說BAT當下熱衷的智能音箱這種音頻在線互聯網服務有問題——沒有視頻配合。另外BAT在燒錢,一個小公司贏不了。所以就看到另外兩個新興互聯網服務機會:在線教育和健康。健康服務市場巨大,但零打碎敲的,是一個起步狀態,還沒有那麽快形成規模,等有能力再說。既市場比較大,同時能夠發揮團隊能力和社會資源的,便隻有在線教育。
數據顯示,在線教育市場2018年大概在2100億左右,到2020年在3500億左右;針對K12的2018年有1000億左右,到2020年將變成2000億。梁軍說,全中國賣電視總盤子差不多1300到1500億,而基於K12和幼兒教育的在線教育市場,從1000億到2000億隻要三年時間。而且這個市場用戶相對穩定,一批孩子到高中退出了,又有一年級進來,做通了以後是有機會能長期做生意的。
梁軍表示,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這在極大程度上促使新視家決心進入在線教育領域,並最終於10月確定方向,11、12月便開始研究做樣機做軟件。
硬件是重資產投入,為什麽選擇一個20幾寸屏幕的一體機?而不是做教育APP或者其它。梁軍說,教育是有體係的,不能瞎幹,這是誤人子弟的,新視家要做的是和頭部合作,他們研究教育很多年,知道教育怎麽教,但可能不懂硬件,而自己的團隊則有硬件以及係統開發、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等經驗積累。他同時透露,基於家庭娛樂服務小分類新視家也做了一些技術和產品的儲備,包括內容、硬件,激光電視短焦投影下一代顯示技術等。
跨界想改變什麽?
如果電子設備學習大勢不能改,那就用損傷小的方式來解決。
梁軍說,最近兩三年是在線教育發展的大機會,VIPKID這種以語言學習直播互動為基礎的方式引導了整個中國的在線教育,把線下教育這樣一個課堂越來越完整的呈現到了線上。開始強調場景,強調跟老師互動。線上直播這種互動式的教育慢慢成為今天中國教育市場的主力。移動式碎片式的在線教育學習正在逐漸變成要跟老師互動要人工智能要長時間學習,用戶場景在發生變化。小孩更多的時間不得不趴在屏幕上學習的時候,需要市場轉變。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梁軍說自己家裏在線教育就是手機、Pad加PC的組合,有很多鬱悶的地方——尤其移動端不能給小孩,因為他們沒法控製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拿手機做課程打卡,一打十幾分鍾,而且你稍不留意,他一定會按home鍵想幹點別的。
梁軍認為,電子設備對今天這一代小孩的影響遠遠大於對之前幾代人,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用移動設備讓孩子長時間學習,不行。解決方法兩個:一是回到課堂,小孩兒不許用電子設備。但現實嗎?越來越多的東西在線上,沒有辦法讓小孩重新回到我們小時候那樣。那就隻能選第二條路,讓這30分鍾、一小時的線上學習對小孩的損傷降到最低。孩子的天性攔不住,家長不是不想讓他們接觸電子產品,是希望有控製。尤其小學生,更多需要家長引導,需要有手段,有工具。
“如果使用電子設備學習這個大勢不能改變,那就用一些損傷小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場景。”梁軍希望智能家教一體機能跟課桌、台燈一起變成上學三件套。
梁軍說,六七成家庭在用Pad給小孩上課,PC能支撐一部分上課需求,主力是移動設備,而用移動設備做教育的,不是喜歡在移動設備上開發應用,而是沒辦法在windows上做應用,隻有移動設備可用。他說移動設備影響有三個:一、眼睛盯著屏幕對視力有損傷。二、小孩拿Pad上課的姿勢五花八門。三、玩遊戲。
家長們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焦慮來自於電子設備對視力的損傷。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從硬件層麵解決這一問題,重新設計屏幕,選擇不同波長的芯片和燈,使用460納米的藍光讓損傷視力的藍光比例大幅下降,同時安裝光線傳感器設備調節屏幕亮度,位置傳感器提醒眼睛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用我們的產品難道不損傷眼睛嗎?隻要是屏幕隻要發射光就損傷,但是我們的損傷比手機要小,而且離得遠眼睛就放鬆。”梁軍說,人眼睛最舒服是看自然顏色,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能做的就是在不損失色彩的情況下把藍光大幅度降下來,這是這個團隊所做的努力和價值。梁軍給筆者看了一個數據對比,手機Pad的藍光能量特別密集,他說手機Pad是為移動場景做的,不是為學習場景做的,而小孩不存在移動學習的場景。
坐姿端正對於孩子也很重要,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可調節高度和角度的底座,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不同身高需求。而位置傳感器配合屏幕控製功能,距離過近無法操作屏幕,有助於幫助自控力較弱的小孩子保持比較端正的坐姿。
小孩子沉迷遊戲難以自拔是家長對電子產品的另一個巨大焦慮。但又不能堅決不讓玩遊戲,因為孩子得跟同學有共同話題。怎麽辦?隻能是有限製,同樣20分鍾遊戲,寧可讓他在大的屏幕上玩。“改變不了現實,隻能改變使用場景,讓他減少損傷。”梁軍說。
“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場景,主要做的不是開發軟件,這不是我們的強項,這是教育公司的強項,要的是怎麽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場景,把軟件操作係統硬件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還有互聯網運營的東西整合在一起,給小孩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梁軍說,這些東西看起來恰恰是自己的團隊能幹的。
直擊K12尤其是小學
這年齡段恰恰是成長最快變化最大,同時好奇心很強自身實力最弱的階段。
小孩在哪個段最需要家長參與或者勞心?梁軍認為大概是大班學齡前這段又想讓他學點東西小孩又有思想了,另外就是小學六年。
梁軍說,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雖然提供K12服務,但先把重心放在小學和學齡前,因為這年齡段的小孩恰恰是成長最快變化最大,同時好奇心很強自身實力最弱的階段,需要家長老師控製和管理比較多。啟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中學,小學這個階段是最主要的,同時家長最操心的。“這個設備說白了是給家長提供了一個工具,讓小孩既學習又減少損傷,是給家長一個放心的操作,並不是賣給小孩的。”
麵向小學,首先是同步課堂,尤其小學這一階段的同步課堂打開就能用。梁軍說,這樣做更多的不是讓那些尖子生怎麽能夠更好,而是讓那些中等和中偏下把分提上去。他說這種東西家長不需要思考,新視家來選,在行業裏找最合適的資源來讓用戶打開就能用,還有每個年級都有些能力培養也提供課程,不用付費直接用。“讓這些基礎性的教育能跟上。”
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控力弱的問題,新視家的團隊規劃了不少功能,讓家長對這塊屏幕有所控製。比如,可以通過“新視家學習”這個手機APP查看孩子的使用記錄,對應用進行管理,對屏幕進行監控,設置定時休息等等。應用管理既可以刪除不好的應用,還可以搜索應用直接推到家教機上。同時,考慮到家裏女性用的比較多,功能都做的就是點就行,不需要花心思研究。而屏幕監控,家長這一端能直接看到屏幕上是什麽,還可以用攝像頭抓取小孩的臉看45分鍾課程小孩離開屏幕有多久學的質量怎麽樣,做的題怎麽樣,同時老師的評價等功能也很快就會加上。另外,還有錯題記錄及錯題強化,孩子不用再考前刷題了。
用戶運營能力能體現在什麽地方?梁軍說新視家有自己的媒資庫,這個是教育公司都沒有的。家長搜一個電影,推到家教機,小孩一點擊這就能看,可以約定分多次看完。努力讓這種寓教於樂東西能夠做的更好。“讓小孩完全不看視頻,不玩遊戲,不太現實,但是要有限度,要說好時間,慢慢的小孩就養成了規矩,就講規則”。
“做視頻做互動都是我們的強項”,梁軍表示,百科知識很難找到APP特別好的,因為不掙錢沒人做,但視頻裏非常多。另外有很多寓教於樂的動畫片以及教小孩上進的勵誌電影,家長可控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可以讓小孩學習的,K12教育內容之外,新視家可以提供這些。
梁軍表示,新視家團隊所擁有的跨界能力比那些教育公司強。而教育一體機這個產品實際上是讓家長跟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上達成一個更好的狀態。啥事都限製,小孩會有問題,但啥事都放也不行。所以這就是一個工具,讓家長小孩能產生和諧,而不是當成家長管理孩子的一個工具。 “通過技術手段讓小孩別沉迷是我們的能力也是我們的強項,這就是跨界的結果,我們用教育行業沒有的資源讓小孩、家長和設備三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更順。”

功夫在詩外
這個設備說起來是一句話,實際是一部血淚史。
梁軍坦言,自己和整個團隊在教育市場都是要學習的,大家的經驗更多的是身位家長的體會。但是要做產業,要學習教育行業是以什麽角度來解決這些事。雖然也請了一些教育行業的人,但最核心的團隊成員都需要一個熟悉教育行業的過程,需要從家長角度上升到對教育市場的了解,這是這個團隊現在所麵臨的挑戰。他說,基於互聯網的教育,有一對一、一對多的,有錄播、直播的,有臨時學的、長期的,非常複雜,他要求大家測試大量APP,也是讓每個人都要了解在線教育市場是什麽狀態。
“能夠在不同的行業裏找到創新的辦法前提是跨界”梁軍說,新視家的優勢在於可能思維方式跟教育行業的人不一樣,有望帶來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東西,弱勢是人家在這耕耘了這麽多年,憑什麽你過來就比別人強,得有個學習過程。而所有規劃中的強大功能,則依賴於深度開發的OS係統。
據悉,為了係統能夠支持整個家庭場景,梁軍的團隊做了幾件事,第一、多場景交互,學習、娛樂場景,也可以連著windows當PC用。第二、觸摸、語音、手寫筆、鍵盤鼠標、遙控器五個交互方式全都集成在係統裏。第三、很多APP不是為橫屏做的,要做深度適配。比如手機都有前置攝像頭和後置,但家教一體機沒有後置攝像頭,APP要讀後置攝像頭怎麽讀?就得在係統裏把後置模擬成前置。關於支持鍵盤鼠標,他說自己在培養孩子用鼠標,因為鍵盤鼠標他們未來肯定要用。
梁軍感慨,這個設備說起來是一句話,實際是一部血淚史,對係統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除了支持多場景、多種交互方式以及APP適配,還做了很多包括渲染,各種各樣的端口,顯示策略,對外設硬件的驅動策略等各種事情。“表麵看不見,因為它是軟件、它在裏頭,但實際上這是對我們最難的,也是考驗一個團隊開發安卓係統優化安卓係統能力的真正體現。”“我自己改造,讓他來適應移動設備的移動教育的這樣一個現實環境。”
除了讓團隊成員做測試,梁軍自己也測試了大量教育APP。他說“我自己不用的話,我就對教育沒感覺。”一直測,一是體會一下到底軟件適配這個行業的難度是什麽,而是通過測試和使用這些APP包括讓小孩用,用這種強化來了解教育行業到底咋回事,盡可能多的了解這個行業,通過軟件來體會,通過去跟人聊天,通過各種方式體會。
梁軍說,教育市場博大精深,跟自己和團隊過去做的不一樣。但好在新視家本身並不做教育課件,是跟別人合作,來發揮自己的入口能力和場景化的。“這個相對還至少有點心得,你說有多牛逼這東西最後要看結果,但至少經驗還是有積累的。”
教育這個行業不玩硬件
在教育市場,硬件永遠是陪襯,軟件才是核心。
梁軍強調,上述所有談的各種功能都是陪襯,沒有內容,這些東西不存在。“在教育市場,硬件永遠是陪襯,軟件才是核心。”千萬不能照著硬件的思維做,這個市場不是一個拚硬件的市場。家長其實關注能用就行,首先內容合適了,剩下的,給他附加值。他說所有的硬件、係統、運營努力都是為了“築巢引鳳”,目標是吸引好的教育內容。
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對內容的規劃分三大塊,一塊是前述的K12同步課堂,戰略合作已經談完;第二塊是直播互動課程,篩選Top30、Top50頭部內容來談來適配;第三塊機器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一定是包羅萬象,什麽都能幹。但教育市場的APP太多了,采用嚴選策略。
梁軍表示,直播互動是教育這個場景下最重要的分兩大類,一對一、一對多,這兩類課程會做軟件優化,一家一家跟他們談戰略合作,談捆綁。教育機構賣課程的時候可以捆綁硬件,同時,家教一體機的商店推薦某一個品牌的課程希望給用戶打折。而教育APP方麵,針對名師輔導、素質教育、學齡前、閱讀等分了十幾項,然後在整個市場上重新篩選APP,做係統優化,優化一個放上去一個,計劃首批300個。除此之外,還提供應用內搜索、模糊搜索。比如,用戶想找某一個繪本,但完全不知道在哪個APP裏,在家教一體機可以實現直接搜索該內容,相關APP就出來了。
新視家智能家教一體機計劃4月底上市,售價3600元,並且4月份還會找一大批家長來用,做進一步反饋。梁軍說,現在要開始建立標杆用戶,一點點的建立起口碑,因為它是整個行業整個中國市場家長認知的過程。這是長期的東西,所以軟件會不斷的更新,手機APP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
被筆者吐槽這個產品名稱太長,梁軍也很無奈,說名字來回討論了幾個月,不是教育圈裏的不知道該怎麽起,關鍵還是大家對這個產品很重視,不過到4月底還有點時間能夠想想,爭取讓家長和小孩都好叫。
互聯網智能產品時代,還會出來當年小霸王、步步高那種輝煌嗎?梁軍說,小霸王學習機、步步高點讀機在那個時代就叫標準化,但現在沒了。為什麽?互聯網產品替代功能還有,但不需要那麽複雜,已經進化了,而且用戶需求更高了。他相信在這種直播互動的場景下,會有一批產品出來,如果有一個龍頭跑在前頭就可能帶著一大批公司出來,他希望新視家是第一品牌也能帶著一批產品出來,變成入口,而不再是一個自己做硬件自己買課自己傳那樣的模式。
“入口就是我們的價值”, 梁軍說,自己不是產品思維,而更像是互聯網的入口這種思維來做這事。“其實這塊屏在未來家庭中的位置會很高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小孩是家裏的核心。”
筆者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家長,很認可梁軍關於電子產品不能完全禁絕的主張,所以非常期待出來一個有合適的教育內容、易用又不傷眼睛的電子產品,而且越快越好,為新視家團隊以及其它致力於這一領域的企業加油!
